四川大学端午节快乐
川大女生的处罚通报终于按照胡锡进的要求,“在本周内”出来了。
留校察看,留党察看。一个朋友赞道:真是“双一留”大学。
过去一个月,四川大学多次上热搜。有时候甚至啥都没有干,就上热搜了,比如某一天被无数网友催促快给回复——过去一个多月,它的传播指数一定远远超过北大清华。
但是川大习惯沉默,发布的微博大部分都关闭评论,因为不管发的是多么岁月静好的内容,网友都会在下面留言表达不敬,那就干脆关闭评论吧。
这次发通报,第一时间也是关闭评论的,但是可能很快意识到不妥,于是改变了策略:
看一下,都是赞美学校的。当然,这都是精选。
比如,同样是官方发布的消息,新华社微博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:
不是说哪个更正确,但是很明显,新华社下面的网友评论更真实。现在,建议四川大学组织一些学生去新华社微博下面留言,大家多点一下赞。
写这篇文章不是要论证,到底应不应该开除张同学。坦白说,我觉得现在的处理并不算轻,不要小看留校察看、留党查看,也不要小看此事后续对那位同学的影响,她肯定会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但是,在整个事情中,川大的处理显得挺搞笑的。
据说,四川大学内部围绕此事也有激烈的争论,有人认为就是学生错了,也有人认为是网友揪着不放很无聊,女生没有什么严重错误。据说,甚至有教传播学的老师认为,女生的错误是没有在视频中给那位大叔打码。
这种认识,可能正是那位女生犯错的根源。因为我们的教育,没有教给她真正的尊重是什么,目的是为了获得流量,打码就是规避法律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流量——我们的传播学,教的是“如何成功”。
就像这次官方通报的措辞,对这起事件的简称是“地铁偷拍事件”,其实也是在偷换一种概念:如果说女生确实犯了错误,这个错应该是“诬陷”。因为“诬陷”是事实,而“偷拍”只是误会——最起码,也应该简称为“偷拍误会事件”。
2009年,我曾在川大校园租房住了半年,非常喜欢这所学校。我认识很多川大毕业生,尤其是那些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前辈,有着非常开阔的视野,很多人也都让人敬佩。
以前工作的单位,有相当多是川大毕业的,他们戏称自己的母校是“九眼桥大学”,这很有幽默感,就如同北师大学生称自己的母校是“乌鸦师大”一样。有幽默感的大学,不会太坏。
但是现在看起来,川大似乎正在失去幽默和从容。比如,现在它还处在“疫情防控”中,外人无法进入校园。而在一个月前,复旦就宣布社会人员只要登记,就可以进校。
有时候参加一些文化活动,会碰到西南民大、交大乃至电子科大的学生,但很少碰到川大学生。科华北路上的库闻书店,也几乎看不到学生的身影。成都的文化活动很多,但是印象中只有哲学系梁中与历史系的周鼎老师——川大和社会越来越疏远。
有一天从川大南门转到西门(科华北路),又转到一环路的北门,不由感叹,川大保护得多好啊。进出的学生很少,更谈不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入。但是这种自我防备,总不免让人失望,因为这不太像成都这个城市的风格。
不过,既然通报已经发出,相关人员总会松一口气——接下来是端午节快乐,三天长假有利于人们忘记不开心的事。